2022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01、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進入中國民航運輸市場
2022年9月29日,中國商飛研制生產的國產大飛機C919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獲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11月29日,C919取得兩大新進展,完成T5測試并獲頒AEG評審報告,同時獲頒C919大型客機生產許可證(PC),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12月9日,C919的全球首家用戶東航集團,正式接收首架C919飛機,標志著國產大飛機邁出市場運營的“第一步”,也標志著中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干線飛機。
02、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命名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下水命名儀式在中國船舶舉行。經中央軍委批準,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福建艦”,舷號為“18”。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采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
03、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創造運行新紀錄
2022年10月19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托卡馬克裝置(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標志著我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重要一步,躋身國際第一方陣,技術水平居國際前列。一個月后,11月22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為ITER“防火墻”的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取得重大進展,完成首件制造,且其核心指標顯著優于設計要求,具備了批量制造條件,這標志著中國全面突破“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關鍵技術,實現該項核心科技持續領跑。
04、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投用
2022年10月3日,由中國海油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投用,標志著我國成功開辟了深水固定式平臺油氣開發新模式,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臺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推動海上油氣增儲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05、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發運
2022年11月25日,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正式發運,即將進入工程應用階段,標志著我國在自主重型燃氣輪機領域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重型燃氣輪機是發電和驅動領域的核心設備,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由東方電氣歷時13年自主研制,于2021年12月10日進入示范應用。如今,自主燃機的正式發運,打通了從攻關走向應用的“最后一公里”,即將開啟中國自主燃氣輪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06、全球單機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2022年11月23日,由中國三峽集團與新疆國企金風科技聯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該機組葉輪直徑252米,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約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大;輪轂高度達146米,約相當于一座50層大樓的高度。在滿發風速下,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34.2千瓦時。這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
07、我國首個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第一套國產線投料開車
大絲束碳纖維性能優越,被稱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2022年10月10日,我國首個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第一套國產線在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并生產出合格產品。該產品性能媲美國外同級別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志著中國石化大絲束碳纖維從關鍵技術突破、工業試生產、產業化成功走向規模化和關鍵裝備國產化,我國碳纖維生產和裝備真正實現自主可控。
08、世界首臺樁梁一體造橋機“共工號”下線
2022年1月18日,由中國中鐵工業旗下中鐵科工等單位聯合研發的世界首臺樁梁一體架橋機“共工號”正式下線。“共工號”整機長92米,自重575噸,有效跨度達到48米,懸臂重載作業16米,其采用北斗定位系統打樁,實現了引孔、打樁、架梁、拼裝橋墩全套“空中”作業,無需任何其他吊裝設備輔助施工,廣泛適用于灘涂、淺水區以及城市繁華區等傳統裝備無法施展的區域,將推動世界橋梁建造工藝迎來重大變革。
09、我國首套鉆錨一體化智能快掘成套裝備下線
2022年7月7日,由中國煤科研發制造的我國首套鉆錨一體化智能快掘成套裝備下線,鉆錨一體化智能快掘成套裝備突破了鉆錨一體化錨桿及自動化施工系統,開發出自動噴涂支護工藝、材料及設備,研發出巷道隨掘變形動態監測三大核心技術,將煤礦掘進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向了新高度,標志著我國煤炭行業快速掘進技術與裝備水平邁上新臺階。
10、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夢想號”下線
2022年11月29日,由中國鐵建打造的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夢想號”下線。“夢想號”整機高約10米,開挖直徑達23.02米,是迄今全球開挖直徑最大的掘進機,填補了掘進機產品型譜的世界空白,標志著我國地下工程裝備的科技攻關又上新臺階。“夢想號”集開挖、出渣、支護、導向等功能于一體,適用于軟土和軟巖地層的超大直徑豎井工程建設,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22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01、中國空間站全面建造完成
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央企參與建設的中國空間站迎來全面建造完成關鍵一役。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隨著神舟十五號乘組3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我國首次實現空間站6個型號艙段組合體結構和6名航天員在軌駐留的“6+6”太空會師。在軌交接后,中國空間站將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02、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
2022年12月20日,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大型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最后1臺百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意味著白鶴灘水電站16臺機組已全部投產發電,標志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03、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全面開工
2022年9月28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西氣東輸四線工程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管道全長約3340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屆時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可達千億立方米。
04、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引江補漢工程輸水線路總長194.8公里,可研批復靜態總投資582.35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9年。工程由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負責建設運營。據測算,工程建成后,中線北調水量可由一期工程規劃的多年平均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立方米。作為首個開工的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有助于提高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05、新建福廈鐵路全線鋪軌貫通
2022年8月30日,隨著福廈鐵路廈門最后一組500米長鋼軌順利鋪設,我國首條跨海高鐵——新建福廈鐵路全線鋪軌貫通。新建福廈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正線全長277.42公里,全線共設8座車站。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后,福州、廈門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東南沿海城市群將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
06、我國規模最大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投產
2022年9月26日,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開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氣,標志著該項目實現投產。2022年12月16日,“綠能港”通過管道正式對外供氣,每年可供氣超26億立方米,將進一步保障蘇皖地區能源供應。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工程共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氣儲罐,其中4座22萬立方米儲罐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6座全球最大27萬立方米儲罐將于2023年底建成投用。全部投產后,管道氣年供氣量可達56億立方米,對華東地區天然氣供應渠道多元化以及天然氣儲備調峰保供具有重要意義。
07、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投運
2022年5月11日,南方電網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正式投運。至此,獨龍江鄉結束了歷時8年獨立電網的歷史,與南方電網主網連通,“一步跨千年”的獨龍族群眾用上了穩定可靠的電能。通過這條翻越高黎貢山雪線、最高海拔4000米的“電力天路”,南方五省區大電網“緊握”起獨龍江鄉獨立智能微電網,為接續奮斗鄉村振興的獨龍族再添新動能。
08、全球首個架空“氣膜糧倉”主體結構建成
2022年10月1日,在成都中央儲備糧四川新津直屬庫,四個巨大的糧食氣膜倉拔地而起,這種由我國首創的先進儲糧倉“架空氣膜倉”每個倉體高達36.1米,一個就能儲糧7500噸,可滿足七萬人一年的口糧。保溫隔熱、防水防潮,氣密性可提升2倍以上,在氮氣氣調、低溫儲糧技術使用方面有獨特優勢,明顯提高儲糧的質量,后期運行能耗預期可節約30%以上。
09、天翼云4.0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發布
202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推出天翼云4.0算力分發網絡平臺——“息壤”,實現3.1 EFLOPS(每秒310億億次浮點運算)全國算力的調度。“息壤”好比是一個算力傳輸的樞紐,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每分鐘數萬次、每天上千萬次的算力統籌和調度,滿足各種領域對算力的極致需求。把東部需要進行的機器學習、數據推理、智能計算等AI訓練和大數據推理的工作放到西部,自動配置和調度相應算力;把東部對時延不敏感的、不活躍的、需存檔的海量數據,放在西部存儲……通過“息壤”,“東數西訓”“東數西備”“東算西也算”“東部企業 西部上云”成為現實。
10、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建成投產
2022年6月2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成投產。新建的86座光伏電站散布在生態防護林帶中,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線植被徹底告別柴油機發電灌溉歷史,實現公路全線零碳排放,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
來源:現代涂料與涂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