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在中國迄今為止投資了多少?
迄今在大中華區投資超過100億歐元(作者注:如果按6月5日匯率,折合約791億元,按2023年12月31日匯率折合約786億元,下文中同一按6月5日匯率折算),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約140億歐元(折合約1107億元)。
6月5日,《巴斯夫大中華區2023年度報告》公開了這一數據。

2023年,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約為94億歐元(折合約744億元)。我們的行動與目標始終同向同行,堅定深化在大中華區的發展,提升競爭力。我們也放眼未來,不斷擴大本地生產布局,強化研發實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博士在寄語中說。
這是巴斯夫自2008年起連續十六年在大中華地區發布年度綜合報告。過去一年,巴斯夫在大中華區進一步擴大本地產能,增強研發實力,為眾多行業客戶提供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為大中華區經濟,環境和社會等方面貢獻力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巴斯夫足跡遍及全球93個國家,在全球擁有234個生產基地,6個一體化基地,包括德國路德維希港、比利時安特衛普、美國德克薩斯州自由港及路易斯安那州蓋斯瑪、馬來西亞關丹、中國南京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廣東湛江新一體化基地。繼2022年首套工程塑料改性裝置投產后,第二套生產熱塑性聚氨酯的裝置順利按計劃在2023年投運,并于2024年1月正式官宣投產。集團2023年銷售額689億歐元,111991名全球員工。
在大中華區,巴斯夫目前擁有27個主要全資子公司,11個主要合資公司,以及25個銷售辦事處。在大中華區的業務包括石油化學品、中間體、特性材料、單體、分散體和樹脂、特性化學品、催化劑、涂料、護理化學品、營養與健康和農業解決方案。2023年,大中華區實現銷售額約94億歐元,12115名員工。
巴斯夫在報告中說,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對于可持續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我們專注于為客戶研發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減少碳足跡,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以更環保的方式制造產品。這是我們長期保持競爭力并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方式。”
2023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和投資增長放緩,地緣政治局勢趨于緊張。面對這些挑戰,巴斯夫大中華區團隊始終展現出非凡韌性與敬業精神,確保安全生產,產品及時交付和業務連續性。
我們的戰略是“在貼近客戶和市場的地方生產”,因此我們繼續投資中國,鞏固在本地市場的地位。例如,我們在湛江新建一體化基地,這是巴斯夫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投資總額約100億歐元。繼2022年工程塑料改性裝置投產后,熱塑性聚氨酯(TPU)裝置已于2024年1月在湛江一體化基地正式宣布投產。該裝置是巴斯夫全球最大的單一TPU生產線,旨在滿足工業、電動汽車和新能源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樓劍鋒博士表示,我們希望貼近客戶,不斷加強我們的價值鏈;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之一就是與本地的商業盟友建立合資企業。去年11月,我們與合作伙伴中國石化在南京一體化基地為下游化學品裝置的擴建項目投產揭幕。通過此次擴建,雙方將擴大高質量化學品中間體的產能。我們還改造或擴建了國內部分生產基地,特別是在表面處理技術、營養與護理,以及材料業務,以更好地服務本地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創新是巴斯夫脫穎而出的核心優勢。2023年,包括兩座新建研發大樓的巴斯夫上海創新園三期正式落成。自2012 年以來,巴斯夫在上海創新園的總投資額達到約2.8億歐元,進一步強化了其創新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客戶的需求。上海創新園三期新建的設施和實驗室將用于推進化學研究和開發全新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此外,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巴斯夫持股51%,杉杉持股49%)已經為客戶建立成熟的供應體系,涵蓋原材料、前驅體、正極材料和回收在內的可持續閉環供應。
樓劍鋒博士說:我們通過持續推進研發,來引領市場。通過與國內杰出企業的合作,我們向市場推出更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立足未來,我們的長期目標是通過推出全新和升級的產品,特別是在價值鏈上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的產品,實現銷售和收益雙增長。
在綠色轉型雙碳方面,巴斯夫已制定遠大目標:在 205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在中國,這一目標正穩步前進。通過“外購和自建”并舉,將能源供應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攜手明陽在華南共同建設和運營海上風電場,該風電場按計劃將為湛江一體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電力。此外,巴斯夫也在努力擴大低碳產品組合。2023 年,在國內多家工廠成功獲得 ISCC PLUS 認證,彰顯巴斯夫在整個價值鏈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
來源:中外涂料網